攝影對藝術界的襲捲與挑戰

2020-01-29

已然成為現代創作中重要媒介的攝影,在其發展階段,其實曾背負著相當的原罪,也在發展初期受到藝術界的輕視與誤解。但攝影其實扮演新藝術的催生者,具有重要的時代性與價值。本文將透過說明「藝術」在攝影誕生前與後的再創與重生,以及攝影在其初期,於藝術中所扮演的挑戰角色與重要意義。

 

藝術,在攝影誕生之前

 


19 世紀時期,創作藝術品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宗教祭典與儀式之用,但在攝影誕生之後,此普遍性的特徵發生變化,藝術不再僅供崇拜之用,而可以說是為了展現與展覽而生。

攝影誕生加上工業大量生產技術,使得藝術品從崇敬祭祀用品成為消費性商品,即便一般民眾皆可欣賞與擁有。除此之外,藝術品中的「靈光」也在攝影出現後消失,因為以往的神像畫作與雕塑就好比上帝的化身,一切創造都是為了崇敬而生,但自從有了攝影之後,藝術品漸漸不再為宗教服務,靈光也退而消失了。

 

攝影促成了西方近現代美術觀念的根本改變

 

1937年達蓋爾照相術正式發表之兩年前,經實驗拍攝所得的照片

 

1839年,法國畫家達蓋爾(Louis J M Daguerre)發明了「銀版攝影技術」,命名為「達蓋爾照相術」,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的攝影技術發明,也促成了西方近現代美術觀念的根本改變。

攝影出現後,寫實與記錄客觀事物不再是繪畫的第一要務,畫家們漸漸意識到,表達主觀情緒是更具革命意義的任務。因此,儘管攝影成為新的媒介立即被大眾熱情的接受,但是攝影、現實及其表現形式建立起全新的關係。

在攝影以前,藝術品不但獨一無二,且無法複製,但在攝影誕生後,藝術不再以逼真與寫實作為目標,而是漸漸的遠離寫實而走往抽象。攝影改變了社會的視覺文化,使得藝術能夠對公眾開放,且改變其對藝術的感知,各種觀念、知識以及對美的欣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而這種認識上的變化與不斷變革的社會文化思潮相合,催生了許多新的繪畫風格和流派。印象派、後印象、野獸派、立體主義、超現實主義、未來主義、達達主義、表現主義、抽象派、行動繪畫、波普、照相寫實、光效應藝術等應運而生。

 

攝影使藝術品大眾化

 

攝影使藝術品變得便攜、便宜且易於使用,也使得藝術品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。例如以往小康家庭才能擁有的彩繪肖像,在攝影肖像發展後變得親民且容易製作,從某種意義來說,一般人民也開始能享有以往上流人士才有的特權,使得權貴對於攝影開始產生了反對與不同的見解。

例如,法國學院派保羅·德拉羅什(Paul Delaroche)曾批評達蓋爾攝影術發明後的1939年,他說 “ From today, painting is dead”,認為攝影大量也廉價的複製特性,降低了藝術的價值,甚至賦予其「媚俗」的看法。但同時因為攝影,開始有各種具有個性的藝術不斷的重生,畫家們也不必再承擔著模仿或描繪客觀的職責,不需要重視比例透視、解剖結構,無須考慮形體、空間與質感的逼真與否,甚至可以脫離「再現藝術」的傳統桎梏,任由畫家描繪自身主觀的想法與觀點,引領了藝術走往新的型態。

 

印象派之父愛德華·馬奈和文森·梵谷的出現

 

愛德華·馬奈(Édouard Manet)出生在法國巴黎的寫實派與印象派之父

 

文森·梵谷 (Vincent Willem van Gogh)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的肖像畫

 

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,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,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。

 

     

亨利·馬諦斯 ( 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 ) 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




藝術,在攝影發明之後


在攝影大幅改變藝術的思維與觀念後,以往需要透過畫家與被繪者間長時間互動所產生的藝術如肖像畫、風景畫等創作方式
也產生了巨大的轉變。

 

左邊是藝術家拍的照片 , 右邊是臨摹照片所得之繪畫。

 

嶄新的攝影技術對繪畫所做的最大貢獻,也許就是將藝術從現實主義中解放,進而開始有了新的生命。

直至歷史的這一刻,繪畫都依循著固定的主題,透過相當的時間付出獲得理想的逼真效果。攝影出現後,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來觀看世界,能夠輕鬆透過鏡頭捕捉傳統條件下無法捕捉的短暫光線和運動效果,再也不需要藝術家的畫筆費力且耗時的描繪。整個19世紀,繪畫在一系列傳統習俗中蓬勃發展,並在20世紀上葉迎接抽象、純淨形式與色彩雄心勃勃的挑戰,將視覺紀錄的任務交給攝影後,畫家進而尋找繪畫可以做到而攝影無法做的的事情,也使繪畫產生了本質上的變化。

 

Chronophotography (Time-lapse photography)

延時攝影(也稱作計時攝影)影響了20世紀初期立體派畫家和未來派畫家的作品發展


在40年代和50年代、傑克遜·波洛克(Jackson Pollock)、
羅伯特·馬瑟威爾(Robert Motherwell)和其他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將這一趨勢推到了新的境界,使得繪畫完全拋棄了對物理世界的展現,這些藝術家透過完全抽象的方法表達其思想,經驗與情感,繪畫也從此不再與創造真實空間的幻想有關。

 


傑克遜·波洛克(Jackson Pollock)的行動繪畫法:「在地板上,我更自在,覺得自己更貼近畫面,更像是它的一部分。我可以繞著畫走,先從四邊入手,然後逐漸接近中心,名副其實地站在畫裡面。」

 

羅伯特·馬瑟威爾與他的作品


羅伯特·馬瑟威爾(Robert Motherwell)
以一種富有表現力但又結構化的風格,透過形狀和顏色之間的相互作用,把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產生的那種藝術描繪成「集抽象性和高度感性於一身」的藝術。

 

 

繪畫最終會回到使用真實的圖像,但是仍然傾向於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它們


安迪·沃霍爾(Andy Warhol)經常在繪畫中重複相同的圖像、勞森伯格(Robert Rauschenberg)會使用繪畫中的物體等圖像,在某種程度上,這些畫家試圖融合圖像,而沒有回到「被拒絕的創造真實空間幻覺」的做法,所有這些現代繪畫形式都涉及對現實形象的另一種描述方式。
自從攝影術發明以來,西方繪畫便進入了多種多樣的新流派,例如印象派、
表現主義、超現實主義及立體派等,透過這些以及其他方式,攝影的創新催生了新的藝術運動,並挑戰了將繪畫作為唯一一種藝術形式的傳統觀念,成為重要的表達媒介與新藝術的關鍵。

 

See more works